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 > 报告 > 产业分析 > 正文

报告:橡胶业转型升级要点透析

党的“十八大”把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重,五位一体纳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赋予“绿色轮胎”产业化更高的要求和更深远的意义。行业要以推行“绿色轮胎”产业化为契机,全面推进橡胶工业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

第一, 抓住机遇实施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中国橡胶工业总体规模大但组织结构不尽合理,产业集中度不高,企业数量众多,小而分散。中国现有规模以上橡胶制品生产企业3000多家,其中轮胎企业500多家,而日本只有5家,美国轮胎企业,包括日本、欧洲在美的外资企业,也仅有十几家企业40多个工厂。

目前,中国缺乏能引领行业健康发展的大企业,国模效益不显著,从而引发重复建设、产能过剩、恶性竞争等突出问题。这也是中国橡胶工业大而不强的重要因素之一。

从先进的跨国公司经历看,兼并重组是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途径。目前日本轮胎企业的构成,是经历60年兼并重组的结果;美国轮胎行业也是经历多次的兼并重组才有了现在的格局。因此,要抓住当前的调整时期,实施企业兼并重组,延伸完善产业链,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要在重点行业中形成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发挥行业引领作用的大企业大集团,促进中国橡胶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提高企业集中度,不是一味都要做成大型企业集团,对于规模效益不显著的行业,重点在于做前个,提高“专精特新”发展水平。

第二,实施品牌拉动战略,促进转型升级。市场竞争一靠质量,二靠品牌,质量是品牌的重要内涵。中国橡胶工业在市场竞争中,一个突出的薄弱环节是品牌影响和竞争力不足。

长久以来,中国橡胶企业常以促销和变相降价为竞争手段,其结果是对自身和整个行业都不利。2012年,在轮胎销售市场寒气笼罩的情况下,品牌产品的销量明显上升,充分彰显了品牌的竞争力。

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发展绿色、高性能产品,将科技创新和打造品牌同步推进,增强品牌竞争力,实施品牌拉动战略的方式来拉动企业又快又好发展。

今年,中橡协要继续开展质量授信、品牌推荐活动,进一步完善中国橡胶工业百强排序,并评选诚信橡胶贸易商,以提高优秀企业的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促进产品结构调整及企业转型升级,为企业兼并重组创造条件。

第三, 提升信息化、自动化水平,方向明确,潜力巨大。用信息化、自动化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是橡胶行业实现转型升级最有效的推动力。目前,一些跨国橡胶公司在信息化、自动化水平对传统的人橡胶工业生产是颠覆性的变革,极大地提高了质量效益和管理水平。

近几年来,中国部分橡胶企业的信息化、自动化水平也有很大提高,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还很大。加快提升中国橡胶工业的信息化、自动化水平,方向明确,潜力巨大。

第四, 减少产品及主要原材料的对外依存度。国内橡胶行业主要原材料天然橡胶80%依赖进口,轮胎产品40%需要出口,“两头在外”已经成为橡胶行业的一种增长方式,这种方式严重受制于国际市场的兴衰起伏。

发达国家经济衰退,且中国对外贸易摩擦不断,导致出口受阻,行业发展大幅减速,发展压力大增。中国企业应该改变继续以出口拉动的增长方式。事实上,中国就是一个最具潜力的市场,全球跨国公司都在中国投资设厂,并且不断增资扩产,就是最好的证明。

调整发展战略,转变增长方式,加大国内市场开拓力度,提升内需份额,要调整结构,提高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要加强营销网络体系建设,加强技术服务。同时要调整出口结构,广泛拓展市场。有条件的企业要抓住机遇,利用危机中估值偏低和进入壁垒降低的契机,走出去,或投资或并购,实现国际化经营,多元化经营。

原材料方面,要积极开发和应用天然橡胶替代品,加强异戊橡胶开发和应用,加快杜仲胶开发速度和规模,开发和研究应用其他橡胶资源。

按照目前杜仲产业联盟内企业的发展规划测算,预计“十三五”末国内果园化杜仲林将达到300万亩以上,可满足15万-16万吨杜仲胶原料的需求。“十三五”末期实现50万-60万吨杜仲胶生产能力是完全有可能的。

第五,密切关注天然胶市场变化,适时组织应对。橡胶原材料价格的合理稳定,是企业稳定生产经营,获取利润的最重要因素。橡胶原材料价格居高并剧烈波动,打乱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使企业无法获取稳定利润。采取建立天然橡胶共同稳定基金等措施,推进形成稳定的天然橡胶价格机制,维护橡胶市场的稳定。

第六,进一步加强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自身建设。中国橡胶工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要充分发挥社团组织的作用。中橡协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和工作水平。

(该报告根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轮胎分会2013年会员大会”资料整理,作者为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会长邓雅俐)

文章来源:轮胎世界网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的文字、图片和视频作品,版权均属轮胎世界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有关版权事宜请联系:13071111139 邮箱:fenglh@tireworld.com.c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