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 > 报告 > 汽车报告 > 正文

零点集团:自主品牌的突破之路

北京北辰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中心举办的“2013中国汽车市场发展趋势论坛”,日前在北京召开。零点集团汽车研究中心总经理李国良在论坛上做了题为“自主品牌突破之路”的演讲,以下为演讲内容。

大家很清楚,不管在2012年还是2013年,整体来看,在几年前汽车产业发生“井喷”以后,预测说十年以后中国车市会出现低谷,很不幸,这个低谷我们现在正面临着。

看一下自主品牌,在市场很好的2009年、2010年,不仅市场增长率比合资品牌高,而且市场占有率也更高,超过了30%。从目前来看,在市场不景气的环境下,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实际上在不断下降,现在不到30%。

再看具体车型,在不同市场,自主品牌车的表现也不一样。不管是轿车市场还是MPV市场,自主品牌的整体市场份额在下降,但是SUV市场的增长率很高,而且高过了合资品牌。

从自主品牌厂商的市场占有率来看,国内“四强”——奇瑞、吉利、长城、比亚迪,牢牢占据了第一阵营。但是这里也有一个现象,就是第二、第三市场的增长率超过了第一市场的。所以总体来说,前四强的销量差距越来越小了。

从具体品牌来看,长城、吉利跑赢了整个市场大盘,所以在弱市场的情况下它们表现得比较强势,总体占有率和整体排名正在上升。

自主品牌在“微增长”的环境下怎么去突破?我这里面想提一个观点,就是:守正、出奇。

突破之路:守正

什么叫守正?有一句话叫“人间正道是沧桑”。如果自主品牌未来要不断地超越合资品牌,或者在合资品牌很强势的情况下,要挤压它的市场份额的话,一定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很多人知道“PQB理论”,我们做了一个研究,自主品牌目前的品牌指数基本上不到1。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研究呢?就是看消费者买车,为什么买这个车?很多人是因为价格,或者是因为服务、配件相对比较便宜,总之是由于价格的因素来选了这个车。

像奔腾、荣威等这些在自主品牌中比较好的品牌,在刚刚进入北京市场的时候,如果你在大街上问司机,很多人会告诉你,那个烂牌子你不能买。但是十年来大家对现代的看法是什么?现在伊兰特为什么总是在销量的第一名?就是因为它的品质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从性价比到质价比,韩国现代已经跨越了这个平台。这个平台用了多少时间?在中国最起码是十年,在韩国可能积累了十年、二十年。

如果自主品牌的品质没有得到消费者认可,那就意味着很难脱离性价比的层次。像别克,它的品牌指数是3.07,比现代要高出一倍。也就是说,很多人买这个车是由于品牌的原因,而不是在追求具体的价格。所以从性价比到质价比到品价比都要跨越时间的积淀。这个积淀怎么做?最核心的还是要蹲好马路,要真的把品质做到,让消费者认可。

现在大部分的自主品牌,从品牌知名度角度来看,已经有了比较好的认知,但是在品牌美誉度上相对还是比较弱的。对比可以看出,现代已经有了一定的品牌美誉度,但是它没有品牌忠诚度;大众、别克、奔驰、宝马这些品牌相对来说,更多处在品价比的阶段,不仅有了品牌忠诚度,还有有品牌核心诉求,也就意味着它们有很高的品牌议价能力,还有相应的话语权、定价权。所以对于自主品牌来说,最核心的是要知道自己处在什么阶段,需要蹲多少年马路才能脱离性价比,实现置价比,然后再到品价比。

所以,“守正”这个阶段是不可以跨越的。汽车行业从整体的价值链来看,企业现在比拼的不是生产能力,而是价值链。也就是说,这条价值链超过了企业的价值链,那整体上就能超越竞争对手。在未来五年、十年,如果只是在比拼价值链的话可能又不够了,还需要比拼企业生态系统的互动能力和革新能力,例如云技术的发展、商务的发展,以及能源材料等。

突破之路:出奇  

出奇,是指企业要结合最新的环境变化,如新的IT技术、云端技术、电子商务等,这样才能有“出奇”的机会。

一方面是指产品品类上。例如长城,它之所以能够获得那么高速的增长,很大程度上在于它集中在一点上发力,然后聚焦、渗透,形成自己的品牌优势。

现在国内的自主品牌,几乎所有的品类都在做,这在未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时间点上,在什么时间点上开发什么样的车型,针对什么样的消费者,然后把这个市场做起来,这个可能是最重要的。

另一方面,大部分车都是给年轻人开发的,但是实际上,包括三四线城市,很多老年人,特别是五六十岁的人都在买车,有没有专门针对他们去开发的车呢?

此外,在渠道上,目前基本上是以有形渠道为主。但是现在不管手机也好,电视也好,还是电子产品,很多是在电子平台上进行销售的。例如淘宝,它的交易额远远超过了很多有形市场。那么汽车作为一个标准化的产品,随着市场越来越成熟,电子商务平台的建立就成为必须的了。据我所知,现在有些经销商在做这个工作,打造未来的电子商务平台,包括海外市场。

文章来源:轮胎世界网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的文字、图片和视频作品,版权均属轮胎世界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有关版权事宜请联系:13071111139 邮箱:fenglh@tireworld.com.c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