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 > 数据分析 > 正文

2014年1-2月中国天然胶进口分析

据海关统计,2014年1-2月,中国进口天然橡胶53.4万吨,比2013年同期增加34.6%;价值75.3亿元人民币,增长6.8%;进口平均价格为每吨1.4万元,下跌20.6%。

一、2014年前2个月中国天然橡胶进口主要特点

(一)2月进口量高位回落,进口均价持续下挫。自2013年7月份以来,中国天然橡胶进口量快速回升,至12月已达34.6万吨,创历史最高纪录;进入2014年其进口量开始收窄,在1月进口34.3万吨后,2月受春节因素影响,进口量下降至19.1万吨,环比减少44.3%,但同比依然大幅增加31.2%。与此同时,进口平均价格延续2011年12月份以来的同比下跌态势,2014年2月份首次跌破每吨1.4万元,仅为每吨1.38万元,同比下跌24.4%,环比下跌3.1%。

(二)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口为主。2014年前2个月,中国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口天然橡胶22.7万吨,增加26.1%,占同期中国天然橡胶进口总量的42.4%。同期,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物流货物方式进口15.6万吨,增加51.1%,占29.3%。此外,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13.8万吨,增加24.8%,占25.9%。

(三)民营企业进口量位居首位。2014年前2个月,中国民营企业进口天然橡胶25万吨,增加33.7%,占同期中国天然橡胶进口总量的46.8%。同期,国有企业进口14.7万吨,增加28.5%,占27.6%;外商投资企业进口13.7万吨,增加43.5%,占25.7%。

(四)东盟为主要进口来源地。2014年前2个月,中国自东盟进口天然橡胶53.1万吨,增加35.5%,占同期中国天然橡胶进口总量的99.4%。其中自泰国进口34万吨,增加31.7%;印度尼西亚7.9万吨,增加61.5%;马来西亚6.6万吨,增加54.7%;越南4.2万吨,增加18.5%。

(五)山东为第一大进口省份。2014年前2个月,山东进口天然橡胶27.3万吨,增加54.3%,占同期中国天然橡胶进口总量的51.2%。此外,上海和江苏分别进口4.3万吨和2.6万吨,分别增加7.3%和33.5%。

二、2014年前2个月中国天然橡胶进口价格大幅下跌的主要原因

(一)国内外主产区产量增加,对价格形成抑制。2009年以来,橡胶期货价格大涨,带动了胶树的种植热情。天然橡胶生产国协会(ANRPC)预计,2014年其成员国天然橡胶产量将增产40万-50万吨,较2013年增长4%-5%。此外,3月份国内云南地区将迎来割胶季,2014年该地区的干旱情况比2013年明显好转,对新胶生产较为有利,预计将进一步增加国内的天然橡胶供给。国内、国际两方面天然橡胶的供给增加对橡胶价格带来持续性压力。

(二)国内、国际库存高企,下游消费增长乏力。截至2月27日,青岛保税区橡胶库存创历史新高,其中天然橡胶库存达到21.7万吨,较去年12月31日增加5.7万吨。截至2月28日,上海期货交易所天然橡胶库存达到2004年10月以来的高位20.3万吨。在天胶进口量大增的同时,下游需求却没有相应跟上,市场价格弱势格局难改;天然橡胶生产国组织(ANRPC)2月报告显示,2014年1月,天然橡胶消费环比大幅下降6.02万吨,天胶库存创下2013年1月以来的新高因此,库存增加、消费增长乏力,对天胶价格上行带来较大压力。

三、当前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主产国限制出口以支撑胶价。越南农业部2月25日称,越南1-2月橡胶出口量预计较2013年同期减少25.4%至10.4万吨,橡胶出口收入预计同比下滑43.3%至2.15亿美元。而泰国、印尼和马来西亚也已经对是否限制橡胶出口,减少割胶或从农户手中购买橡胶进行审查,以期支撑价格。上述三国橡胶产量占全球天然橡胶产量逾70%,限制出口政策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抗胶价下跌周期。

(二)印度汽车工业快速发展或影响全球天胶供需格局。据国际橡胶研究组织(IRSG)表示,2014年全球橡胶消费量料将增加4.4%,主要需求增量来自于印度,在该国汽车需求量大增的情况下,预计橡胶需求将增长8.5%至156万吨,而印度的天胶供应却未能与需求同步增长。

天然橡胶生产国协会(ANRPC)数据显示,2013年印度天然橡胶产量从2012年的全球第3位跌至全球第5位,预计从2013年4月至2014年1月,供应短缺量为8.81万吨,供需缺口只能依靠外部进口来填补。截至2014年1月,印度已进口橡胶27.96万吨,同比大增43%,而截至3月31日,进口量或达30万吨,为史上首次。随着“印度需求”的快速崛起,有望填补“中国需求”减速造成的消费空白,而在越南等产胶国供应增量放缓的预期下,未来全球天胶供需环境有望得到适度改善,天胶价格仍存在上升机会。

文章来源:中商情报网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的文字、图片和视频作品,版权均属轮胎世界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有关版权事宜请联系:13071111139 邮箱:fenglh@tireworld.com.c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