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区 > 轮胎百科 > 正文

中国橡胶工业的“风雨飘摇”史

中国橡胶工业发展至今,经历了百年风雨飘摇。

对比国外橡胶工业的发展,中国起步较晚,并几经波折。

1915年,国外橡胶工业已经初具规模,中国却刚刚起步。

初期发展较为迅速

1915年,邓凤墀、陈玉波在广州创办广东兄弟创制树胶公司,专制橡胶靴鞋。

1918年,叶钟廷、叶翔廷兄弟在上海创建永和实业无限公司。

1928年,旅日华侨余芝卿和橡胶工业专家薛福基等人,在上海成立大中华橡胶厂。

这个工厂是中国早期最大的橡胶工业企业,也是最早生产轮胎和出口轮胎的工厂。

1930年,正泰橡胶厂在上海成立,其是由1927年开办的义昌橡皮厂组建而成。

该厂主要生产“回力”牌球鞋和“回力”牌汽车轮胎。

此外,山东省青岛市也出现一家实力较强的橡胶企业,即青岛橡胶厂。

这些橡胶企业,是当时中国橡胶工业的中坚力量。

1931年,全国各地橡胶厂达到70个;到1936年,橡胶厂数量快速发展至96个。

这个时期,中国的橡胶企业发展很快,形成了以广州和上海为中心的橡胶工业。

橡胶企业迁往大后方

抗战爆发后,橡胶工业遭到巨大打击。

许多橡胶厂毁于战火,一些企业历尽艰辛开始内迁。

其间,抗战大后方诞生了一批新的橡胶企业。

1939年,爱国华侨陈嘉庚组织南洋华侨集资,成立中国南洋股份有限公司。

次年,该公司在重庆、昆明、贵阳分别开办橡胶厂,总称中南橡胶厂,经营翻修轮胎业务。

1944年,国民党政府利用美国提供的战时援助,在贵阳和重庆建了两个翻胎厂。

抗战期间,大后方的橡胶工业,逐渐发展起来。

抗战胜利后短暂辉煌

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接收了日伪设立的橡胶企业。

部分工厂被卖给民族企业家或归还原主,各地的橡胶工厂亦纷纷复工。

中国橡胶企业重整旗鼓,橡胶厂由107个很快增加至496个。

其中,大中华橡胶厂经过恢复,拥有6个橡胶分厂、3个原料分厂、1个机修分厂,职工数千人。

其在世界橡胶企业中,也占有重要的一席。

1948年,全国名义上拥有橡胶厂263家,拥有炼胶机1009台,月生胶生产能力4000-5000吨,具备了很强的橡胶生产能力。

然而,好景不长。

1949年,中国橡胶产业严重衰退,许多小橡胶厂纷纷倒闭。

与历史最高年份相比,当年的轮胎产量下降65%,力车胎产量下降24%,全国耗胶量仅为1.3万吨。

这种情况延续到“一五计划”前期。

1953年,中国经过几年的经济恢复,开始实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中国橡胶工业借此东风,得以再次恢复,并驶入良性发展轨道。

(本文由轮胎世界网整理,内容来自网络)

文章来源:轮胎世界网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的文字、图片和视频作品,版权均属轮胎世界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有关版权事宜请联系:13071111139 邮箱:fenglh@tireworld.com.c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