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区 > 轮胎百科 > 正文

中国第一家橡胶厂的传奇历程

民国初期中国民族工商业萌芽的几年,每天都有新公司注册。在这成百上千家公司中,有一家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河南鳌洲正街(今广州市海珠区南华西同福中路)的公司,成为中国橡胶工业的起点。这就是1915年成立的中国第一家橡胶加工厂——“中国第一家广东兄弟树胶公司”。

据《广州市志·人物志》(1996年6月版)记述,侨居新加坡的广州人邓兆鹏(另有说法为邓兆鹏之父邓凤墀)对橡胶产品甚有研究,当他得知广州还没有橡胶产品时,便决定从新加坡回广州设厂。1915年,邓兆鹏和同是归国华侨的茂名人陈玉波从国外引进一批机器设备,在广州市河南龙导尾办了“中国第一家广东兄弟树胶公司”。“中国第一家”这个招牌,也确实名正言顺。

兄弟公司最初是以制造胶牙托出名的。当时,他们采用机械加手工的方式,用一部80匹马力的蒸汽机作为动力,用简易的炼胶机炼胶,然后转由交流甑把胶甑熟。这样制作出的双飞剑唛牌胶牙托,售价两三元,但却解决了老年人镶金牙、银牙容易脱落的问题。中国第一家橡胶厂因此很快声名鹊起。

广州气候炎热潮湿,雨水大,市面上出售的布鞋不耐水。胶鞋于是成为兄弟公司选定的第二种产品,牌子还是双飞剑唛。款式新颖的胶鞋经久耐用,价格便宜,一经推出就引得人们竞相购买。当时的商光、真光、先施、大新四大百货公司对胶鞋的订货量日益增加,其他百货商店,亦想方设法把货订到手。很快,兄弟橡胶公司生产的胶鞋就卖到了华南地区。兄弟橡胶公司的员工也从创业时的二三十名工人很快增至上百人。

当时兄弟公司没有设立门市部,所有产品均批发给零售商(鞋店)。每天一早便有人在厂门口排队,等候厂方发一定数量的竹牌,凭牌取货,每牌供货多少则视前一天生产的数量而定,产品根本不用入仓库。由于产品获利丰厚,兄弟公司被当地土匪贼帮给盯上了,邓家遭受勒索恐吓。为确保生命财产安全,邓家忍痛把兄弟胶厂的大部分股权让给友人莫彦卿(河南大基头的鞋店主),从此兄弟胶厂变为合作胶厂,邓氏一家也把经营转到了香港。

1922年,“中国第一家”正式拆股后,陈玉波、张志端、张志星等人在广州市河南漱珠桥附近开办“中国大一家树胶厂”,取代“中国第一家”的地位。可惜好景不长,“中国大一家”因经营不善,于1933年关张。

邓家则于1923年在深水埗开设广东兄弟树胶公司的香港分厂,即“中国第一家”的第一支店。为提升技术水平,邓兆枢、邓兆鹏会同几个日本商人前去日本参观学习。回来后,他们在增加花式品种和改进生产技术方面下大功夫,除继续生产胶鞋底和胶鞋踭外,还增加生产男女帆布面胶鞋,这些新产品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1927年,邓家在上海开设了“中国第一家”的第二支店。除沿用双飞剑唛牌子外,上海支店还新添了兄弟球鞋新牌子,产量和质量又有提高。遗憾的是,当时上海的重要工业原料皆掌握在外国人手里,邓家工厂生产所用的天然橡胶、硫黄、炭粉、快熟粉等原料全部要向德、日两国洋行购入,这些洋行任意操纵价格,交易条件苛刻。

兄弟胶厂有一次因到期付不出一笔货款而被提诉,仓库部分成品被查封,当作抵偿。加之时局动荡,市面银根周转困难,工厂经营管理不够完善,该厂于1936年倒闭。香港分厂亦因受洋货排挤,于1936年前后宣告改组,由英商德惠普洋行接管。由此,中国第一家橡胶加工企业被迫关张。

文章来源:《中国橡胶》杂志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的文字、图片和视频作品,版权均属轮胎世界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有关版权事宜请联系:13071111139 邮箱:fenglh@tireworld.com.c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