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 > 产业评论 > 正文

中国轮胎抛弃“胎海”战术迫在眉睫

轮胎行业是“中国制造”的缩影。多年来,国内轮胎品牌一直以低质、低价产品,以原始的“价格战”方式争夺市场,获取微薄利润。

没有世界级品牌

经过多年的积淀,中国轮胎在全球轮胎总产销量中,占据了70%左右的市场份额,却没有孕育出世界级的轮胎品牌。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会长邓雅俐表示:“骨干企业虽然拥有国际先进技术,产品在性能和质量上不逊于先进水平,但民族品牌市场知名度和在消费者中的认知度是我们的短板。”

中国轮胎畸形发展,也让增长的瓶颈如约而至。

随着欧洲“标签法”与美国“双反案”落地,中国轮胎行业出口面临严峻挑战。

据业内人士介绍,贸易壁垒将提高中国出口轮胎的到岸成本。

2015年,美国“双反”涉案中国轮胎产品总额达10.7亿美元,这些产品被征收14.35%-87.99%的反倾销税和20.73%-100.77%的反补贴税,导致以低价为核心卖点的中国轮胎出口竞争力下滑。

同时,米其林、马牌等国际轮胎巨头,以扩大生产规模、推出新品等方式,压缩中国品牌的生存空间。

环境巨变让中国轮胎的“胎海”泡沫化为乌有。

根据中国橡胶协会的数据,2015年与2014年相比,中国轮胎产值下降14.62%,销售额同比下降15.37%,2015年出口额同比下降16%,整体利润下降22.22%。

过剩的产能、堆积如山的低价库存让中国轮胎行业深陷红海,固有的规则已不适用,突围迫在眉睫。

做轮胎企业中的华为

没有企业愿被卷入衰退的漩涡,要发力、要摆脱,力量就一定要用对地方。就像华为、小米将品牌打造为企业象征,继而成为民族产业标签。

据第三方数据机构分析,华为的品牌价值在2016年增至197.43亿美元,在竞争激烈的移动通信领域与苹果、三星分庭抗礼,三分天下。

其实,中国轮胎行业在近年来已有了巨大进步。从学徒,到伙伴,再到竞争者,轮胎的产品质量与国际巨头的差距已明显缩短。

然而,中国消费者对轮胎产品的认知,还基本停留在10多年前对汽车的认知程度。

随着消费者对车辆用途的不断细分,中国轮胎市场必将经历一场关于认知的升级变化。差异化需求将需要企业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营销手段,来打动挑剔的用户。

要通过不断开发新营销手段,洞察消费者需求和梳理产品结构,树立品牌精准细分,培育中国消费者对轮胎更“讲究”的消费意识。

产品品类的细分,不仅是营销的必要策略,同时也是品牌成熟化的重要标志。

曾有中国轮胎企业投入巨资,提升生产实力,尝试推出高水准产品,却在出口与内销时遇到巨大阻力。

一个无人知晓的轮胎品牌,是无法靠产品打动用户的。扎实的品牌可以解决企业与用户间的巨大真空,还会为产品带来难以估量的附加价值。

这种品牌价值的提升才是中国轮胎行业的当务之急,也是中国制造业共同面对的挑战之一。

2016年,中策、三角、玲珑等中国轮胎行业巨头,都将品牌建设作为核心方向,中国轮胎品牌广告一时间成为各大媒体的常客。

从投放的数据上看,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及赛车、极限运动等体育平台,已成为这些轮胎企业获得品牌增值的重要阵地。

文章来源:哈佛商业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的文字、图片和视频作品,版权均属轮胎世界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有关版权事宜请联系:13071111139 邮箱:fenglh@tireworld.com.c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