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 > 独家专访 > 正文

高青:橡胶谷创造产学研新平台

要发挥学校的学科人才优势,发挥与企业产学研结合的优势,打造橡胶行业的创新平台。

日前,在第二届中国青岛橡胶工业博览会期间,青岛科技大学党委书记高青接受媒体采访,就该校与橡胶及橡胶谷的渊源等有关情况予以解答。

青岛科技大学党委书记  高青

青科大与中国橡胶渊源深厚

媒体:青岛科技大学被誉为“中国橡胶工业的黄埔”,橡胶谷被称为“全球化工橡胶行业的硅谷”。作为第一个提出橡胶谷概念的人,请您跟我们分享一下青科大与中国橡胶的渊源。

高青:说到青岛科技大学和橡胶的渊源,可以说,青岛科技大学自建校伊始,就与中国橡胶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校前身是当时全国唯一的橡胶工业学校,最早开办的专业就有橡胶专业。学校几经变迁后归到原化工部,从青岛化工学院更名为青岛科技大学。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青岛科技大学60多年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中国橡胶专业的发展史。

媒体:由此可见,青科大可谓是中国橡胶产业人才的重要输出摇篮。

高青:的确。学校成立60多年来,为我们国家的橡胶行业培养了大批人才。目前,青科大的校友活跃在橡胶行业的各工厂车间,特别是,橡胶行业有一大批高层管理者、高级工程师、总工程师出自我们学校。

曾经有一次,橡胶行业开会,青科大校友组织合影,结果有一半以上的与会者竟然是我们学校毕业的。所以,社会上给了青科大这样一个美誉:中国橡胶工业的黄埔。

媒体:您认为青科大为中国橡胶业注入了一种什么精神?

高青:青科大的校友在各行各业中务实肯干,踏实努力,获得了社会企业的一致赞誉。他们身上体现出橡胶一样的品格,就是“吃苦耐劳、坚韧不拔,朴实无华、甘于奉献,同心协力、勇承重载”。

这24个字很精炼,是我们学校60多年发展积累总结出的宝贵精神财富,值得我们代代传承。

橡胶谷的概念是如何诞生的

媒体:您当初是如何想到提出橡胶谷这一概念的?

高青:橡胶谷的提出是这样的。我们学校和软控股份的领导在一起探讨:如何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进一步合作?如何推动科研为中国的橡胶轮胎行业发展做贡献?当时,我们谈到了建设大学科技园的话题,确定了一个目标,就是打造中国的橡胶谷。

媒体:橡胶谷是否借用了美国硅谷的经验?

高青:是的,当时就是借鉴美国的硅谷经验。有人说过:“没有斯坦福,就没有硅谷;没有硅谷,也就没有斯坦福”。我们青岛科技大学是一所以橡胶为特色的高等学校,在人才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如果能和软控这样新兴的企业以及其他企业来共同打造一个橡胶谷的话,可能对我们国家橡胶行业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会起到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

所以,我们就和当时的青岛市四方区政府,也就是现在的市北区政府、软控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后来加入到其中的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共同推动橡胶谷由概念走向现实。

建设产学研结合的平台

媒体:按照你们的计划,橡胶谷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建设?

高青:我们有这样的设想,就是发挥学校的学科人才优势,发挥与企业的产学研结合的优势,打造出橡胶行业集人才、研发、交易、贸易、文化、博览、中介、融通这样一个平台,来为橡胶行业来服务。

山东在橡胶轮胎行业有雄厚的基础,轮胎产量占了全国的半壁江山,青岛在橡胶方面也有很深的底蕴,还有一些政策扶持。那么,由青岛科技大学、软控,还有很多的行业企业合作,就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

媒体:从目前的进展看,橡胶谷的发展是否达到了当初的预期目标?

高青:从现在来看,橡胶谷的发展非常令人鼓舞。从去年到今年连续举办的两届橡胶博览会,成为中国橡胶行业的盛会,从侧面反映了橡胶谷从概念到现实,以及对中国橡胶工业发展所起到的作用。

文章来源:轮胎世界网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的文字、图片和视频作品,版权均属轮胎世界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有关版权事宜请联系:13071111139 邮箱:fenglh@tireworld.com.c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