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汽车 > 乘用车 > 正文

汽车业产能过剩时代到来?

汽车 产能 车厂

新年伊始,部分乘用车企业已经开始对新一年的“蛋糕”磨刀霍霍。16家主流车企中,2012年仅有上海通用、吉利汽车和北京现代等6家完成销售目标,其他绝大多数企业均低于原计划销量,但这依然不能动摇它们在2013年获取更大份额的预期。

事实上,两年前,工信部就向国内车企下发了《关于调查汽车生产企业投资项目有关情况的通知》。通知要求,车企上报现有产能情况和2010~2015年产能规划和投资情况。结果显示:至2013年,若各大公司规划产能变成现实,14家主要汽车公司累计产能将达到2300万辆。哪怕是按照行业同比平均增速20%计算,2013年汽车行业销量在2000万辆左右,至少会有500万辆产能过剩。如今,这一预测不幸言中,成为2013年中国汽车业的最大威胁。

资深分析师贾新光表示,今年车市增长不会超过10%,因此按照10%的增速估计,全年汽车市场也刚刚超过2000万辆。

据记者了解,就目前已公布2013年销量目标的车企而言,今年乘用车销量前三强的目标均超过140万辆。其中,上海通用145万辆,预计同比增长5%;上海大众142万辆;由于佛山工厂投产,一汽-大众总经理安铁成更是为该公司设定了150万辆的目标,同比增12%,誓与上海通用争夺行业“头把交椅”。

另一方面,受益于日系车萎缩,北京现代去年取代东风日产成为行业第四。北现常务副总李峰表示:“面对2013年,北京现代的目标是冲击100万辆大关。”另一家韩系车企东风悦达起亚的目标超过50万辆。相反,日系车企对今年的预期比较保守。在与几家车企负责人交流后,记者得知,它们2013年的目标基本上与2012年持平。

在自主品牌方面,长城、比亚迪和海马等车企也纷纷看好2013年汽车市场,对各自的目标定得比较高。海马汽车今年的销量预计至少增长50%,达到23万辆左右;华泰汽车也定下销量,挑战10万辆、增长约100%的目标;广汽乘用车6.5万辆,较去年翻番。

那么,各家企业为何置产能过剩的危险于不顾?又是什么因素诱导了企业的决策?

去年三季度,艾睿铂咨询公司发布报告称,中国汽车行业平均产能利用率由2010年的85%下降到2012年的大约70%。调查对象中,约有一半的本土整车厂商产能利用率没有达到75%~80%的盈亏平衡区间。这意味着超过半数的自主车企面临亏损风险。

有人认为,汽车业产能利用率下滑,并非因为车市出现萎缩,而是因为2009年和2010年市场爆发式增长时,车企普遍扩充了太多产能,尤其是自主品牌,在那两年供不应求,刺激了他们疯狂扩产,一年内将规划产能提升一倍的情况比比皆是。

不过也有分析指出,近两年宏观经济形势不好,诸多不利汽车消费的政策出台,很大程度上削减了需求热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任兴洲表示:“总体上,中国汽车此前的超高速增长形势已发生重大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年会最近公布数据显示,去年我国汽车经销商生存情况持续恶化,近半数经销商的平均库存超过2.5个月,85%的经销商库存达到警戒水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石耀东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了产能过剩问题。他说:“尽管从官方的文件当中,还没有看到把汽车明确作为一个产能过剩的行业予以抑制,但汽车业的产能过剩问题也是不能忽视的。”

文章来源:青年参考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的文字、图片和视频作品,版权均属轮胎世界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有关版权事宜请联系:13071111139 邮箱:fenglh@tireworld.com.c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