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汽车 > 后市场 > 正文

汽车后市场提速 遭遇成长烦恼

汽车后市场 遭遇成长烦恼

中国消费网统计的数据显示,中国汽车销量年均增速达25%。正是有高速增长的汽车产业作为支撑,汽车后市场才成为一个坐拥“聚宝盆”的产业,步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另有数据显示,在生命周期内,汽车的售后使用成本约为车价的两三倍,汽车后市场也因此被认为是汽车产业链中最稳定的利润来源,约占汽车产业链总利润的60%至70%,汽车后市场也被喻为“黄金产业”。

诱人的蛋糕必引来众多“抢食者”,民族企业争相崛起,外资企业不断进入,中国汽车后市场的竞争日趋白热化。

最近,中国消费网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汽车后市场的营业额增至4900亿元,年增长率达到26.9%,超过了中国汽车销量25%的年均增速。

业内人士预测,2015年,中国汽车售后市场产值或将增至7000亿元,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后市场。

中国汽车后市场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路志光对记者表示:“近年来,汽车行业飞速发展,汽车消费市场的持续升温以及私家车的增多,直接拉动了汽车后市场的发展。汽车后市场是一个朝阳产业,或者说是黄金产业。但整体来说,中国汽车后市场明显落后于整车发展,不仅与整车市场的快速成长不相匹配,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削弱了中国汽车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利润超过40%

 近日,记者在武汉采访时了解到,2012年新车销售微利甚至亏损,盈利主要来自于售后服务,汽车后市场成为重要利润增长点。

有数据为证:汽车后市场整体行业利润可以达到40%至50%,个别细分行业的利润甚至可以达到100%至200%。尽管这些数据有可能被高估,但不能否认的是,汽车后市场已经成为整个汽车产业链中最为耀眼的金矿。

以汽车装饰改装市场为例,统计数据显示,中国10万元以下的车辆在汽车装饰用品方面的平均支出约为4000元;而10万元至30万元的车辆,其车主的消费能力较强,能够承受更高价位的汽车用品。目前,60%以上私人高档汽车的车主有给汽车做外部养护的习惯,30%以上私人低档车的车主形成了给汽车做养护的观念,30%以上的公用高档汽车会定时进行外部养护。

 因此,业内人士以“3000亿元市场规模、40%利润率”来概括未来几年的中国汽车售后服务市场。

据路志光分析,通常,购买新车两三年后,车辆保养将成为车主的主要消费内容。目前,私家车主趋于年轻化,年轻人对车辆、内饰、材料等都提出了个性化要求,这是未来汽车后市场发展的一个巨大商机。另外,目前的汽车租赁、融资租赁、汽车用品、车载信息、汽车文化等方面发展都不成熟,也有很大的商业空间。

在发达国家市场,汽车的销售利润约占整个汽车业利润的20%,零部件供应利润约占20%,其他60%的利润是在服务领域中产生的,也就是说,售后服务利润一般是整车销售利润的3倍。而目前国内汽车市场的销售额中,服务所占的比重还比较小,这也说明汽车服务市场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假冒伪劣产品泛滥

汽车后市场利润普遍较高,但门槛很低,于是,不断有参与者成就“致富梦想”。

业内资深专家杨晓方向记者讲述了北京汽车后市场发展的一段历史:1970年,三里屯兴建第一批使馆区后,一批“不安分”的人开始在附近率先尝试汽配经营,门店都是租用周边居民的房屋,经营上既无规划,也无管理。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三里屯南路上一些给社区配套的新华书店和日用百货店经营不景气,就把房屋租赁给别人做汽配。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到1992年,北京第一批汽车配件的经营者由街边的零散经营逐渐自发地汇聚于三里屯南路,汽配店达170多家,生意红火。2000年,北京三里屯汽配一条街发展成为华北和东北地区规模最大、零配件品种最全的汽配销售中心,但之后却因搬迁而逐渐销声匿迹。

“由此可见,中国的汽车后市场门槛较低,采取的是粗放经营。”杨晓方说。

 汽车后市场乱象从贴膜市场可窥一斑。通常,消费者买完车第一件事就是给车贴膜,汽车贴膜是4S店和装潢店中毛利润最高的业务,由此催生了假膜工厂和假膜的销售。以一卷3M汽车膜30米为例,正品成本超过1万元,而假膜的成本只要五六百元。若这卷膜可贴15辆车,每辆车贴膜销售价格在1200元,那么,一卷假膜的利润可达1.75万元。

随着汽车售后市场的迅猛成长,许多“黑汽修”雨后春笋般遍布城市的大街小巷。这些汽修“黑店”鲜有营业执照,由于投入成本低,一般都是一两个人、几间房、一些简单的工具就上阵招揽生意。工人对于现代化维修技术的掌握和对先进设备的操作知之甚少,对技术性、专业性强的问题能蒙即蒙,经常把小问题修成了大毛病,所采用的配件也多数为“假货”。

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透露:“在山西,我们到下面的汽配城检查工作时发现,大多数汽配城听到了‘风声’,都关门放假了。这不得不让人怀疑,汽配城在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经不起检查。”

标准缺失

除了假冒伪劣产品泛滥外,标准缺失是汽车后市场的另一顽疾。纵观国内汽车后市场,汽车维修方面的法规和标准极不健全。

路志光坦言,汽车零部件行业的确存在产品不合格现象,主要原因是标准缺位。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较晚,零部件行业各细分领域标准体系尚不健全。“汽车后市场门槛比较低,有的甚至尚无门槛限制,政府监管也未能跟上,这就造成一些小作坊式企业混迹其中,伪劣产品被毫无顾忌地抛向市场。

此外,散落在全国各地的汽车用品市场中,各种身披国际知名品牌外衣的仿冒产品时有出现。尽管这条路终将越走越窄,但在短期利益的诱惑下,不少市场参与者趋之若鹜。同时,消费者缺乏科学知识和警惕心理,也让不法商家有了生存空间。汽车配件领域亟须行业性质的指导规范。”

 以GPS导航为例,因为车内空间狭小,如果GPS导航辐射超标,会对人体产生严重影响,但企业往往对此振振有词——因为国家没有出台这方面的强制性标准,质检总局抽检执行的是推荐性标准。

中国汽车后市场联合会副秘书长郑萍伟认为,目前,汽车后市场还不太规范,而且国家在这方面也没有立法,缺乏行业标准。比如,现有的汽车维修及美容保养行业并未达到交通部规定的开业条件要求,因为没有配置相应设备。另外,有些企业原有的某些设备由于技术标准达不到要求等,也应及时淘汰。

路志光呼吁,政府应尽快出台汽车后市场政策,包括行业准入和退出机制等。同时,希望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加强对行业的考评,制定星级考核标准。

文章来源:中国贸易新闻网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的文字、图片和视频作品,版权均属轮胎世界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有关版权事宜请联系:13071111139 邮箱:fenglh@tireworld.com.c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