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汽车 > 高端访谈 > 正文

董扬:我更担心汽车业的核心竞争力

2013年春节前,工信部同几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文件,汽车行业首当其冲。媒体为此爆炒了几天:有问为什么把汽车行业放在第一位的,也有猜谁和谁要马上兼并重组的。我认为,他们都没抓住重点,忽略了根本问题,这就是文件明确写着的:兼并重组的目标,是形成3-5家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

按照该文件的要求,汽车产业的目标之一是前十家企业的生产集中度达到90%,而此指标去年已超过87%,几年内达到90%应无悬念,唯独这“核心竞争力”却是横在中国汽车产业前进道路上的“拦路虎”。

何为“核心竞争力”?值得深入探讨。

企业规模当然是重要指标,但现在已不是大难题。2012年,中国汽车产业前五家的产销量分别是450万辆、300万辆、260万辆、190万辆和170万辆;卡车、客车领域中国也有企业在规模上进入世界前列。因此我认为,规模已不是最重要的因素。最重要的因素可能是以下几点。

首先是产品的技术来源。有核心竞争力应该意味着自主创新是主要的技术来源,这可以包括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但无论如何,以直接技术引进、产品许可为主要来源的企业应当不能算有核心竞争力。同样,靠抄袭、侵犯人家知识产权的也不能算。

其次包含盈利能力。这几年,中国品牌的日子不好过,不少企业利润很薄,甚至有些中国品牌处于亏损阶段。我认为,不能正常盈利的企业不论中国品牌还是外国品牌,都不能算有核心竞争力。

再次,企业研发投入。去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要求行业排头兵企业要在研发投入上与国际同行看齐。我认为这一点至关重要。目前,我们的实际情况是研发投入不及汽车强国的一半。必须改变这种状况。要改变这种状况,除企业痛下决心外,还需要国资管理部门和财政税务部门的支持。

此外,还要有一流的企业家。我所担心的不是在任的企业领导人。现在业内这些在任的企业领导人,绝大部分都是具有聪明才智、奉献精神,且人格魅力都很出色的人物,否则也不可能把企业做到这种程度。我担心的是持续产生优秀企业家的机制。目前国企的干部管理制度和民企的家族传承习惯,是很难保证持续造就优秀企业家的。

今年这两个月的雾霾天气,向全行业和全国人民敲了警钟,提醒我们:中国汽车产业要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前提下,才能健康、可持续发展。但作为业内人士,我更关心“核心竞争力”。

文章来源:新浪汽车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的文字、图片和视频作品,版权均属轮胎世界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有关版权事宜请联系:13071111139 邮箱:fenglh@tireworld.com.c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