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汽车 > 热点 > 正文

互联网时代的汽车产业该如何变革?

智能化和新能源这两股力量,正驱动着汽车产业的变革。在本届北京车展上,新能源首发车在全球首发车中占近七成,这是看得见的变化。无形中,互联网或以更快的速度向汽车产业渗透,倒逼汽车产业价值链重新分配,甚至可能颠覆现有的格局,车企将怎样以战略性眼光把握未来?

为此,来自汽车企业、IT企业、金融界、商学院等多个领域的专业人士,从多层面共同探讨互联网思维下汽车的变局与机会。

记者:互联网思维对汽车业以及相关行业带来哪些影响及变化?汽车互联网思维的边界在哪里?

王华:我觉得互联网在和汽车交接的过程当中应该有三个连接。第一个连接是来自政府法律法规的连接。例如特斯拉,假如从满足消费者的体验和使得价值链重塑的角度,特斯拉主张去掉经销商的环节,用卖苹果的方式卖车。但从另一角度,政府往往会更多保护经销商的利益。特斯拉的这种方式是动了经销商的奶酪,它就碰到了一个边界。

第二个边界是来自于传统思维下的企业,传统汽车产业的思维方式和互联网环境下的思维方式不一样。例如车企做O2O,在线上与消费者互动,但后面的体系没有变化,造车还是那么多的周期,内部的流程没有再造,看似做了一个所谓拥抱互联网的行为,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

第三个边界是互联网大数据,数据和云有点像黑洞一样,把所有的东西都往黑洞吸过去,这对安全问题提出挑战。

张珺:近一两年来,互联网对银行的冲击还是有的,包括电商、第三方支付。不管是汽车产业还是其他产业,都是我们银行要服务的对象,所有的参与者都是以合作共赢为前提的,如果某一方的利益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达不到均衡的,可能会成为边界,例如余额宝。

资金增值一定要有这个过程,所有的利润都要有增值的过程,如果没有就不是可持续的。

光大银行是第一个做汽车金融的银行,14年前,根据厂商要求设计了银行承兑汇票产品至今我们不断感受到所有汽车金融参与者的整个需求在变化。

目前,我们围绕核心厂商和上下游进行产品的创新,关注不同的客户不同的需求。之前全是线下的,现在所有的票据都电子化,都变成了线上。互联网提供了更方便、便快捷的媒介。在整个合作过程中,所有的合作伙伴如果有一个更开放、更平等和透明的态度,将使多方的效益更大化。

记者:互联网不断渗入,未来对汽车产业是不是颠覆性的?

夏军:互联网几乎是无处不在,但也不是无所不能的。无论是从产品本身还是售后服务角度,还是从更多技术上、安全上的考虑。目前,从整个跟汽车相关的互联网产业来看,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从对用户这个角度来讲,互联网在服务质量、安全性方面,还是有一定隐患的。

所谓以用户为核心,就是要打破以整车厂为核心。为了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先从上汽自己体系内试起触网,未来想开放,去倒逼自己原来的体系,颠覆式对传统企业来讲是有难度的,可以是渐进式变化的。

王楠:互联网和汽车的融合,一定是与汽车作为一个代步工具的实质相关,所有新的应用都需要和安全度有很好的结合。我们很早做汽车信息娱乐系统时,一旦车动了,超过多少时速之后很多功能都是被阻止的,因为它本质是安全的。大家可能觉得互联网的特点是随时随地做任何事情,但是驾驶时,驾驶员很多时候就是不能做很多事情。

现在互联网和汽车融合最大的一个问题是互联网思维,而最可怕的是很多时候是一个伪命题。是不是车联网,衡量的关键在于是否真正满足客户的需求和体验,为用户带来更安全、更便捷的体验。车联网本身不是目的,满足客户的真正的体验和需求才是目的。

记者:有一种观点,认为现在车企开始O2O的模式,线上更多的还是做感受性的体验,而汽车这种产品很多要到线下看车、试驾和感受,很少人会在没有试驾时就下订单,因此对汽车O2O并不看好。车企对互联网的尝试有信心吗?互联网正在迎接大数据时代,在线这一端会给车企生产、销售和经营模式产生怎样的倒推?

夏军:数据显示,80%以上的消费者都是要先到线上去做一些车型的选择和比较,帮助其做购车的决策。年轻人正成为主流的消费人群,这些人很少在买车前先到一家家4S店跑,而是在线进行比较。所以,我们O2O模式是顺势产生的,作为做这个行业的汽车销售企业,要去做满足用户在线上搜索比较的需求。

无论是线上线下,把它所有的选择消费的行为习惯等全部整合在一起,再做挖掘和分析,反过来可以为目标用户提供更加精准的产品,包括服务的产品的设计,同时可以了解一些相当有个性的特别是90后消费者的想法,通过线上这个渠道接触获取他们的需求以后,可以做这方面的定制,线上潜在的价值会越来越大。

记者:互联网思维下,汽车业未来存在哪些机会?如何才能抓住机会?

王华:根据一些研究机构的分析,2015年,汽车金融机构光在中国这个蛋糕应该有6700亿。用一个动态的眼光来看,现在的三驾马车未来是否还是三驾马车,谁会成为新进者?这就是动态竞争格局的变化。从汽车全生命周期来讲,汽车的金融服务、保险服务由谁来引领,这是未来值得密切关注的。今天的格局不等于是未来的格局。当然有这种先发优势是非常稀缺的资源,今年不是说一家公司想要突破就马上突破的。

我个人认为,中国现在当务之急是解决消费者的痛,然后是解决消费者的满足或实现消费者的梦想。只要消费者的这个痛点是存在的话,谁去解决这个痛点谁就把握了机遇。消费者良好的体验,给你带来的黏性是远远大于一个广告打动你的这种力量,这可能会成为一个中国自主品牌高端化的非常重要的策略之一。

王楠:第一,技术是不是准备好了,是不是有哪项技术使应用成为现实的瓶颈,技术的成熟是时间的问题。第二,客户是不是有这样的需求,如果大众没有这样的需求,再好的技术也无法变成现实。此外,还有准入的政策门槛,比如辅助驾驶技术,全球不少实验室早已在研究,车厂也开始做,但在未来什么时候变成现实还是个问题。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的文字、图片和视频作品,版权均属轮胎世界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有关版权事宜请联系:13071111139 邮箱:fenglh@tireworld.com.cn

返回顶部